加入書籤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 我的書架 | 手機閱讀

海棠書屋 -> 軍事小說 -> 家祖左宗棠

第263章:和平巡遊(八)納爾遜與新加坡…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6月22日晚,在胡德艦隊的陪護下,艦隊泊入皇家海軍的朴次茅斯港,鹿半夏等人在此下船,準備乘火車前往倫敦。

    而在港口內,第1海務大臣貝蒂伯爵已經出現在了港口,這無疑是足夠嚴肅且重視的迎接。

    「歡迎您,司令閣下。」貝蒂稍帶微笑,向著鹿半夏伸出了手。

    兩人簡單的握了握手,這位伯爵的手勁確實不小,但相比於當年抱著120mm炮彈滿船跑的鹿半夏來說還是差了點。

    兩人的年紀相仿,而鹿半夏尚是中將銜,但這位伯爵先生如今已是海軍元帥,這在皇家海軍中是難以想像的,足見其才情。

    當然,中國的將軍很稀罕,中將銜已經是非常高的了,中國的軍銜並沒有什麼職務、銓敘的劃分,總共包括上中少准4級,在和平時期,海6空3軍的上將人數屈指可數,不超過十人能夠到這1步,而將軍總數也不過2百人左右,基本上是每萬餘人1位將軍。

    貝蒂並未與鹿半夏等人有過多的交流,主要是因為天色已晚,明日還要前往倫敦面見英王,不易過多叨擾。

    英國這1趟「旅行」的前半截必然是無聊的,各種外交禮節在這個國家中體現的尤為繁雜,這也是君主立憲國家的通病。

    在抵達英國之後的第2日、第3日,鹿半夏幾乎沒有幹什麼事,就是見了英王喬治5世,在白金漢宮舉行了1次盛大的宴會,與會名流不計其數,包括現任財政達成溫斯頓·丘吉爾。

    這位財政大臣對於中國的敵視不是1般的大,在他呼籲「英、法、意、俄聯合起來共同復興歐洲,反對全人類最危險的敵人」的演講中,將中國與蘇維埃德國並列,視之為洪水猛獸。

    在他擔任財政大臣的這段時間內,大刀闊斧的削減了政府支出,尤其是海軍經費,但唯獨對東方艦隊的支持不減反增,在他的運作下,鐵公爵號戰列艦才得以出現在遠東,不過,這並不是1個好方案,只是各方妥協的結果,無論是貝蒂,抑或是丘吉爾,還是其他什麼人,其實都不滿意。

    不過,值得1提的是,由於中英同盟天然不可能續約,紐西蘭號和澳大利亞號目前都在太平洋地區,並沒有隨著條約而被拆解,甚至於澳大利亞在戰後還打算繼續向英國訂購戰列巡洋艦,只不過已經被條約斃掉了。

    否則,國防軍在河南號之後必然還要繼續建造4~6艘戰列巡洋艦,以應對澳大利亞的4艘戰列巡洋艦、十艘巡洋艦的計劃。

    同時他也推動了馬來亞殖民地的去中國化,只不過效果不佳,排華政策從來只在中國海軍貧弱的時候奏效。

    相比之下,皇家海軍的各位將領對於這些問題就沒有那麼關注了,他們顯然更關心河南號戰列艦的狀態。

    因此,皇家海軍在第3天下午就迫不及待的邀請遠航艦隊1同進行演習,並伺機觀察。

    在條約的框架下,皇家海軍實際上對河南號還是比較有了解的,河南號現階段還沒有進行大的改造,主要是擴展了1下她的火控系統,至於防雷縱深部等內容在建造中就已經進行了強化了。

    在火力方面,表面上來看,老納扛著9門炮,但就設計上的問題和火炮的問題,雙方之間的對比很難說誰能夠占據上風,不過,皇家海軍目前還是比較自信的,全前置的問題尚未真正展現出來,而高速輕彈的惡果同樣沒有展現,包括國防軍在內的所有人依然十分重視這艘戰艦。

    至於說航速方面,反而不算皇家海軍內部非常關注的事情,國防軍並沒有掩蓋河南級的航速,公布了其26節(實際略高)的航速,皇家海軍對中國的中速艦保持了警惕,但皇家海軍本身沒有任何意願去造這個級別的戰列艦。

    就1戰後的技術水平來說,26節屬於中速艦,向上是戰列巡洋艦,向下是戰列艦,這1點在英國戰後問題委員會的報告中便有所體現,1920年3月提交的該報告裡認為未來理想的戰列艦將擁有10~12門主炮,航速23節,戰列巡洋艦則是8門主炮,33節。

    而中速艦在皇家海軍看來並沒有什麼推銷的價值,伊麗莎白女王級災難性的超重與隨之而來的不達標的航速斷絕了中速設計的任何可能性。


    早在1915年底,海軍部便獲得了財政部的批准,可以建造1艘試驗型戰列艦,其部分設計方案擁有25~26.5節的設計航速,而傑里科與貝蒂反饋的意見都是並不需要這種中速設計。

    理由是顯而易見的:當時他們正在擔心德國人的新戰列巡洋艦,情報中聲稱其航速30節,配備385mm主炮。若以此為目標,則rn當時手頭不具備能與之對抗的主力艦,這1位置本應由擠占了戰列巡洋艦位置的qe級承擔,即按英國戰列巡洋艦的正常發展路線,虎號之後的戰列巡洋艦將擁有15吋主炮,至少30節航速和強於虎號的防護,也就是所謂的super  tiger,足以對抗情報中的德國戰列巡洋艦。

    因此,擠占戰列巡洋艦資源的中速主力艦是對戰列巡洋艦部隊的削弱而非加強,同時對於戰列艦艦隊也是處於尷尬的地位。

    而這也就直接影響到了皇家海軍在遠東的防禦戰略——新加坡戰略,由貝蒂主導制定的該計劃的核心即是「讓優勢戰列巡洋艦機動部隊駐守新加坡,發揮高速艦隊的牽制和威懾作用,直到戰列艦隊抵達遠東。」,在此過程中,皇家海軍需要在保存己方戰列巡洋艦力量的前提下,對中國的戰列巡洋艦儘可能的進行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26節的戰列艦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若中速16英寸戰艦與其他英國戰列巡洋艦集中使用來對抗中國的前衛艦隊,則限制了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航速,儘管對中國的戰列巡洋艦構成兵力與火力上的優勢,但若需追擊就要甩開這兩艘16英寸艦,等於它們發揮不出作用。

    還不如建造1型防護更好、火力更強的戰列艦,這樣給予敵人的威懾毫無疑問會更大。

    故而,在條約簽訂後,海軍部先決定了華盛頓條約內的3艘3.5萬噸主力艦將會是戰列艦,而非戰列巡洋艦,然後便有了o3系列設計,也即納爾遜級的基礎,至於16英寸炮則是貝蒂專門要求的。

    也正因如此,當航速達25~26節的l系列方案被認為艦型過大時,新的m系列方案毫不猶豫地將航速削減到23節。

    航速帶來交戰主動權,對於新加坡戰略之下處於兵力劣勢的英國高速主力艦隊來說,主動權更是極端重要,絕非那點火炮口徑差別帶來的戰術優勢可以彌補的。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這型中速艦就有用了。

    對於中國來說,為了在未來的可能出現的艦隊決戰中取得優勢,自然要儘可能地削弱英國戰列巡洋艦部隊,因此國防軍最初準備建造6艘高速重型戰列巡洋艦,以此來對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艦隊保持1定優勢。

    實際上,在最初制定的「5十萬噸計劃」時候,海軍部曾提出十艘戰列艦、十2艘戰列巡洋艦的超級大艦隊計劃。

    而這正是為了應對1911年的rn為ran制定的海軍計劃,當時,皇家海軍有10艘戰列巡洋艦,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各有1艘,財力豐厚的澳大利亞還將繼續建造7艘,屆時整個太平洋上就會上演1場2十幾艘戰列巡洋艦滿地跑的奇觀。

    而隨著英國無力維持局面,國防軍也就轉向了高速戰列艦的方向,儘管最初建造時的出發點是為了在戰列艦決戰中保持航速優勢,但當國防軍察覺到皇家海軍的戰略變化之後,1個新的計劃也就此出現——

    國防軍將利用戰列巡洋艦部隊來誘使英國戰列巡洋艦深入,為己方優勢的主力艦兵力創造交戰條件,航速介於戰列巡洋艦與戰列艦之間的河南級這1類的中速戰列艦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簡單來說,若國防軍想發揮兵力優勢,則戰列巡洋艦艦隊不能過分前出,否則前者會在戰列艦隊能投入交戰之前就有可能遭到沉重打擊,但發揮兵力優勢的大前提是情報優勢,又需要戰列巡洋艦艦隊儘可能前出,而河南級的航速與戰鬥力能有效地平衡這種互相矛盾的需求,充當2者之間的連接器。

    再不濟,也可以去逮澳大利亞號和紐西蘭號,雖然有點大炮打蚊子的嫌疑。

    當然,這些計劃都有兩個前提,第1是皇家海軍還有能力繼續補充戰列巡洋艦或者高速戰列艦,第2是還能進行炮戰。

    然而,很顯然,這兩點皇家海軍都不完全滿足,儘管中國現在依然樂意保持條約,畢竟條約實際上對中國這種後發的6權國有利,但是英國的國家實力將會極大限制皇家海軍的發展,而隨著第5海務大臣的撤銷以及海航向空軍轉移等1系列海航的削弱,皇家海軍的航母絕無可能是中國的對手。

    但是,對於目前正在參加演習的眾官兵來說,他們只能感受到胡德號超絕的航速和完美的身姿,可惜又慶幸,浙江號戰列巡洋艦目前並不在這裡,否則對比會更加明顯。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相關:    不滅武尊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網遊之劍刃舞者  寒門崛起  修羅武神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家祖左宗棠" 360搜"家祖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