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籤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 我的書架 | 手機閱讀

海棠書屋 -> 女生小說 -> 大國重器

第五百六十七章 走出搖籃(終結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到2004年,中華製造在徳汶的幾大製造中心城市全部建設完成,科技發展再一次進入到狂飆階段。墨子閣 www.mozige.com

    當年底,遍布全島的雷達警戒體系全面建成。

    這一警戒體系由總計上萬台無人值守型米波、微波、毫米波、雷射等遙控雷達車組成,採用模塊化製造,在維修的時候,只需要更換損壞模塊即可,相當方便。

    雷達車平時隱藏在山頭、高地的隱蔽洞窟之內,處於待機狀態。

    一旦需要,指揮部便可通過光纖,打開大門,遙控雷達車駛出隱蔽洞窟,在預設陣地展開。

    雷達數據通過光纖與骨幹通訊網相連,將數據實時傳送至數據中心進行實時處理。

    利用光纖的高速特性,通過對遍布全島類型完備、數量眾多的雷達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可以對極其細微的雷達信號作出精確探測。

    縱然是號稱無法發現的隱形飛機,在這張嚴密的雷達網面前,也無所遁形。

    分批開機,大大增強了雷達的生存幾率。

    而龐大的雷達數量,易於維修更換的模塊化設計,更是讓敵人幾乎無法將其徹底摧毀。

    警戒體系的建成,大大地提升了徳汶對海空的掌控力度。

    當世界各國還在對徳汶發展反應遲鈍之時,中華製造受徳汶軍方委託,代為研發四代隱形戰機,以保衛領空。

    中華製造與國內接洽,用從秘密渠道獲取的f119發動機完整設計圖紙及工程製造圖紙,連同全套的製造設備圖紙,向國內換取到了進展緩慢的ws15發動機的全套資料。

    根據這些不完整的資料,中華製造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成功研製出代號為「推動力」的大功率渦輪風扇航空發動機。

    該發動機,其實就是歷史上最終研發成熟的國產ws15,其加力推力達到了18噸,遠大於這時才14噸的117s和f119。

    並且成熟版的ws15,還具備了三元矢量技術,在兼顧了隱身性能同時,極大地提升了戰機的機動性。

    國內用中華製造提供的樣機進行測試後,對其優越的性能為之震驚,毫不猶豫答應了徳汶方面提出,用全部殲20前期研發資料,換取ws15全套技術的要求。

    拿到殲20前期研發資料以後,中華製造研究人員以其為藍圖,僅過了一年半,就再次刷新了國內方面的認知,製造出了代號為「守衛者」的四代隱身戰機。

    該戰機基本採用了國內的外觀設計,只是因為有動力更出色的ws15,取消了原設計中的鴨翼。

    在保證飛機升力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戰機的隱身特性。

    這一設計,後來也被國內所採用,原本歷史上爭議頗大的鴨翼款殲20,在這個時空再無蹤影。

    2006年中,守衛者原型機秘密海運至國內,送到閻良試飛基地進行試飛。

    國內試飛員在試飛過改型飛機之後,對其性能讚不絕口,極為推崇,甚至認為就算是美國的f22,也絕不是這款戰機的對手。

    在徵得了徳汶軍方的同意後,兩國飛行員舉行了一次隱形戰機與三代機之間的對抗演習。

    演習的結果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在不依靠地面防空體系提供支持、也不考慮攜彈量的條件下,隱形戰機對殲11、殲10,竟然打出了擊落180架次敵機,自身無一損失的驚人戰績!這次演習,徹底顛覆了國內對隱形戰機的認知,明白到擁有四代機迫在眉睫的必要性,和巨大戰略價值。

    守衛者研發成功之後,中華製造根據徳汶軍方要求,契合徳汶地形條件,再接再厲,以守衛者為原型,用時半年,研發出了短途滑跑—垂直降落版守衛者2型隱形戰機。

    守衛者2換裝了採用變頻技術的「推動力」2型發動機,其最大推力達到了不可思議的25噸。

    不同於f35用速度換推力的妥協,採用變頻技術的推動力2型發動機,可以在起飛階段採用大涵道增加推力,在起飛後則收縮涵道,以達到超巡需要。

    守衛者2型的出現,徹底彌補了徳汶缺乏縱深的致命缺點。

    其可以隱藏在山谷之內,通過較短的跑道滑行起飛,對敵作戰。

    當機場暴露,跑道被敵方摧毀後,又能利用垂直降落能力,返回機場降落,大大地提高了戰機的出勤、生存幾率。

    必要時,它甚至可以隱藏在山體洞窟內,利用山洞內的隱蔽跑道,悄然起飛執行戰鬥任務。

    這對於毫無戰略縱深的徳汶來說,可謂是至關重要。

    徳汶軍方喜出望外,一口氣採購了兩百架守衛者2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隱形戰機,又採購了五十架守衛者1型,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執行著保衛徳汶領空的使命。

    雷達警戒網絡、隱形戰機的裝備,讓徳汶安全得到了充足的保證,白雲天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開始考慮如何移民太空的問題了。

    星際移民,最重要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如何低成本地脫離星球引力,進入到外太空。

    按照現在的宇航技術,火箭是唯一手段。

    但是火箭高昂的發射成本、準備周期,都嚴重製約了人類邁出地球的步伐。

    要滿足大量、無需太多準備的宇航需求,還需要一種極為便捷、成本低廉的飛天技術。

    2008年,徳汶在島嶼中心山區,選擇一座海拔4251米的高山,對山頭進行整形,修建了一條長度為三公里的電磁軌道。

    當年底,該軌道進行了首次測試。

    當程序啟動,軌道以此通電形成電磁斥力,推動軌道間的三角形飛行器飛速向前。

    短短的一分鐘時間,飛行器的加速度即達到了6馬赫,根據監視器的鏡頭,和身上連接的檢測儀器顯示,被固定在座艙中的猴子雖然表情有些難受,卻並無生命危險。

    60秒之後,飛行器即從軌道脫離,以六馬赫的速度,向著天空急速飛去。

    由於大氣層阻力,飛行器在高速脫離地球引力的同時,飛行速度也在迅速衰減。

    當飛行器抵達地球上方65公里時,速度已不足以推動飛行器繼續脫離地球引力,即將掉落回地面。

    不過此時,大氣層中的空氣,也稀薄到微不足道的地步,不會再對飛行速度造成較大阻力。

    「火箭點火!」

    在指揮部命令下,控制中心操作員按下了開關,向高空中的飛行器發出點火指令。

    不需要抗拒脫離地面的巨大阻力,飛行器省去了龐大的一級火箭,僅僅依靠兩支小型助推火箭,就將飛行器再次加速到十馬赫的高速,超出第一宇宙速度,飛快脫離地球引力,向更高空飛去。

    當氫燃料消耗殆盡時,飛行器已經順利抵達200公里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雖然大氣稀薄,但終究還是會對衛星有一定阻力。

    因此如果衛星處於低軌近地軌道,如果不採用火箭進行軌道保持,通常幾天就會掉下來。

    但是在這個高度,地球的引力已經變得很小。

    當小型助推火箭關機後,地面指揮部再次下達指令,啟動了電推火箭。

    電推火箭採用的是電離推動,不需要燃料介質。

    只是它的推力較小,如果在地面就啟動電推,根本無法推動飛行器。

    然而在這個引力微弱的太空,電推卻能發揮大作用,推動著飛行器繞地球飛行同時,對軌道進行微調,經多次變軌,逐步抵達遠地軌道。

    經過半月的調整,測試飛行器成功抵達預定軌道,開始繞著地球運行。

    成功了!雖然還沒達到三萬六千公里的遠地軌道,但這也意味著採用電磁軌道以替代一級火箭,採用小型助推火箭到達近地軌道,再用電推升上更高軌道的設想是正確的。

    這一實驗,為降低發射成本,頻繁發射奠定了基礎!指揮大廳中華製造與國內的專家們都站了起來,用力地鼓著掌,臉上喜悅無限,興奮不已。

    這次實驗的成功,為未來航天普及化,打開了一扇大門。

    中華製造與國內專家再接再厲,在對這條實驗電磁軌道進行分析總結之後,選擇了海拔六千米的青藏高原,重新修建了一條長達十公里的大功率電磁軌道。

    新的大功率電磁軌道,最大彈射載荷達到了五噸,確確實實具備了實用價值。

    而且新的逐級加速方案,讓重力加速度增加變得更加緩和,飛行器內精密儀器因衝擊受損的情況降到了最低。

    更重要的,是更長的加速,讓未接受專門訓練的普通人,也足以承受。

    這一點至關重要!經過一年的建設,青藏高原電磁軌道建設完成。

    在隨後的測試中,成功將一枚五噸重的空心鐵球,發射到了八十公里的近地空間,驗證了這套設備的可靠性。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這條電磁軌道先後將七艘圓柱形太空艙發射到了近地空間,再利用其自帶的電推火箭,成功到達345公里的預定高度。

    通過地面遙控,七艘太空艙順利完成對接,組成了一個重達35噸的試驗型小型空間站。

    空間站的發射成功,震驚了全世界。

    連續多日,不斷有不明國籍的飛機試圖侵入徳汶領空進行偵查,試探徳汶防空薄弱點,均被天眼系統及時發現,在其侵入領空前即發出警告,予以驅逐。

    2011年3月起,對方開始改變策略,派出ea—6b咆哮者、p—3等電子戰機、偵查機靠近徳汶外海,迅速進入又快速離開,逼迫雷達開機,以收集雷達特徵。

    並多次實施大功率信號干擾、釋放假信號等,以確認徳汶電子設備信號,驗證攻擊效果。

    針對對方的做法,徳汶空軍根據雷達探測的信號,出動了兩架守衛者1型隱身戰機,預先埋伏在p—3飛行線路上。

    當其侵入領空的一瞬間,立即發動了導彈攻擊,將其擊落。

    此舉引起了國際大嘩。


    南方澳洲站出來,強烈指責徳汶擊落其在國際空域正常飛行的偵察機,威脅要實施報復。

    而徳汶方面則拿出監聽的偵察機與指揮部通話訊息,以及其墜海的位置,強烈抗議澳洲悍然入侵領空。

    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的口水戰。

    這一做法,雖是突發狀況,卻是徳汶方面有意為之。

    畢竟要想全面開展太空探索及移民,必然觸動西方敏感的神經。

    而要想打造一個和平環境,就必須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強大實力,放棄敵對姿態。

    要讓外人承認己方強大,光靠嘴說是沒用的,只能亮劍。

    只有雙方擺開架勢,真槍實彈地打上一場,才能用真實戰績,說服他人認可其強國地位。

    選擇澳洲作為對手,一是對方就在身邊,二來則是對方實力較弱,三來更是因為不需要直接對上米國,事態規模容易控制,導致不斷升級,為事後和平留下較大緩和空間。

    5月,阿拉弗拉海空戰爆發。

    空戰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貌似強大一方的澳洲空軍在戰鬥中沒有獲得一點機會,其在e—3d預警機支援下出動的f18f超級大黃蜂戰機,尚未靠近徳汶島,便在在阿拉弗拉海上被徹底打爆了——六架超級大黃蜂在沒看到對手的情況下,就全部被遠程重型空空導彈擊落,墜入大海。

    戰鬥結果讓全球震驚,第一次正視了徳汶這個小小國家的戰鬥力,並對隱形戰機的強大實力所震撼。

    空戰的失利並未讓澳洲認輸。

    惱羞成怒的澳洲,歇斯底里地宣布要報復,雖然不敢再派出空軍突襲,卻從本土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對徳汶首都進行打擊。

    可惜他還是低估了徳汶的實力。

    當巡航導彈剛一升空,即被徳汶發現,隨即十餘架執行空中警戒任務的保衛者1型隱形戰機立即出動,主動上前,在徳汶與澳洲中線的海上與巡航導彈碰面。

    之後,隱形戰機利用速度優勢,折過身,以緊隨攻擊的方式,用機載航炮輕鬆將巡航導彈一一擊落。

    本輪攻擊,未對徳汶造成絲毫損傷。

    翌日,徳汶出動了三十架守衛者,在五架大型預警機的支援下,從澳洲防空區外發射重型空射導彈、反輻射導彈,將兩座海岸雷達、數個導彈發射基地摧毀。

    徳汶的反擊精準而兇悍,徹底打消了澳洲的囂張氣焰。

    此後雙方不斷出招,但徳汶都沉著應對,將對方的攻擊隨手化解。

    而己方的每一次反擊,都打到了對方的七寸之上,使對方的防空、雷達體系遭到了重大損失,不斷削弱。

    在這一戰鬥中,徳汶利用嚴密的天眼警戒系統,和強大的戰機,始終牢牢控制了兩國之間的空域,導致澳洲的戰機、導彈無法升空,戰艦無法出海。

    戰爭持續了兩個月,澳洲先後損失了二十餘架戰機、兩架轟炸機、五座北部海岸雷達站、數個導彈發射基地、三輛移動導彈發射車、兩艘海岸巡邏艇、一艘柯林斯級潛艇,士兵傷亡超過三位數,武器設施損失達數十億美元。

    尤其是戰爭的失利,導致澳洲經濟恐慌性出逃,直接或間接損失更是高達上千億美元。

    戰爭持續至此,澳洲靠自己已經打不下去了。

    而米方出於要應對全球危機的平衡,也不願直接與徳汶開戰。

    於是在多方斡旋下,徳汶與澳洲開始談判解決雙方爭端,就戰後雙方的海域劃分、經濟交往、外交、人員往來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全面談判。

    談判進行了八個月,期間多次出現反覆。

    在米國支援下,出巨資購買了大批新銳武器的澳洲,多次在談判中發出武力威脅,表示將讓戰爭長期下去。

    但是徳汶方面談判代表不為所動,直接表示:不服我們就再打,你們想打到什麼時候,我們都奉陪到底!眼見嚇不倒徳汶方面,加上米國不想在遠離其勢力範圍,同時將徳汶作為壓迫周邊各國向米國靠攏的工具,極力壓制了澳洲與徳汶全面開戰的企圖。

    最終在國際社會關注下,經過漫長的談判之後,徳汶與澳洲雙方終於達成和平協議。

    徳汶終於靠自己的強大,贏得了想要的和平環境。

    雖然這導致周邊各國對徳汶加大了警惕,在相當時期內都加強了軍備武裝,對徳汶對外關係造成了相當負面影響。

    但經此一戰,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將徳汶視作弱者,輕易侵犯其利益。

    戰後的徳汶,又一次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徳汶與國內的經濟往來愈發密切、規模不斷擴大、交往不斷深入,經濟建設再次進入高峰期。

    來自國內的生活物資、電子產品、影視文化娛樂消費品全面占領了徳汶市場,而徳汶研發製造的高端精密產品,也同樣彌補了國內的欠缺,幫助國內在機械、集成電路、電子、冶金、動力、通訊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飛速進步,快速趕上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先進水平。

    到15年,徳汶的總人口已經達七百萬,其中華人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點四,成為國內主要民族。

    而經濟規模,達到了六千八百億美元,超越瑞士兩百多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十九名!更恐怖的是,10萬美元的人均gdp,竟然與盧森堡並列,位於世界第一!並且由於徳汶與國內密切的物資往來,始終嚴格控制物價,人民生活水平比國內僅略高一點。

    極高的人均收入,較低的物價水平,讓徳汶成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經濟大發展的這幾年間,徳汶的科技發展並未停歇。

    在徳汶共同參與之下,國內的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精密工具機、集成電路、航空母艦、戰略潛艇、洲際導彈、雷達等諸多軍事民用工程,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績。

    藉助這一時期相對和平的環境,徳汶也完善了自己的海軍建設,委託國內造船廠,建造並擁有了一艘三萬噸級核動力輕型航母、一艘兩萬噸級直升機航母、六艘055型大型驅逐艦,以及十五艘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多艘綜合保障艦、醫療船在內的海軍艦隊。

    海軍擁有各型海軍艦隻46艘,總噸位19萬噸。

    單從噸位來說,徳汶海軍規模已經達到全球第九位!而在徳汶的強勢項目航空上面,進步更加突出。

    徳汶與國內在青藏高原共同建造的電磁軌道已經到了第七條,最長的軌道長度達到三十公里,可以將重達十五噸的物體,拋射到六十公里的近地空間。

    通過多年建設,國內與徳汶聯手,已經向近地空間發射了數十枚衛星,成功完成了北斗導航衛星的組網工程。

    順帶發射的其他觀測、信號中轉、科學探測等衛星,更數以百計,完善了雙方在這方面的不足,拉平了與米國的差距。

    並且就性能而言,還遠勝米國。

    同時,在逐步發射增加之下,由二十一個太空艙組成,重達上百噸的天宮二號太空站,也順利建造完成,讓中國人在太空中,也擁有了第一座永久性太空站。

    另一方面,藉助電磁軌道的巨大推動力,地月探索也順利進展。

    2020年,中徳聯合發射的太空船,成功在月球著陸,實現了中國人在月球上的突破性成就。

    2025年,中德聯合月球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十名精挑細選的宇航員入駐月球基地,展開了相關科學實驗、考察、封閉生態環境循環研究等相關科研工作。

    為世人所不知道的是,在這座基地下方,還有一個自動工程車。

    以月球基地為掩護,工程車深入到地下,開鑿出秘密地下空間,利用後續發射來的設備組建了無人自動化加工車間。

    基地用時三年,完成了月球採礦、就地冶煉、製造零部件的循環保障工程,為下一步殖民月球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

    2030年,月球的地下無人自動化工廠已經達到數十座之多,自行組裝完成的遙控工程機器人數量更多達數千台。

    通過地月間通訊中轉星,地球上的操作人員可以雷射信號為信息傳遞載體,實現低延遲的遙控作業,操縱工程機器人從事挖掘、採礦、操作設備等相關動作,甚至能完成極為複雜的精密製造、實驗等工作。

    2033年,月球工廠已經達到數千座,工程機器人數量更是達到空前的數十萬之多。

    為了控制如此之多的工程機器人,全國各地徵召的專業遙控人員已經達到六十萬人,中國人已經在月球建立了規模驚人的自我循環基地的消息,終於無可避免地傳了出去。

    至此,全世界才赫然發現,中國人已經幾乎在事實上,占領了月球。

    但這時再來制止,已為時過晚。

    消息傳開以後,月球基地索性公開,在數千座工廠、數十萬工程機器人的高速建造下,僅僅耗時數月,就在月球背面建造了三座足以供十萬人居住、生活、工作的大型城市,擁有完備的生存設備。

    歐美各國情急之下,紛紛開始了奮起直追的步伐。

    可是沒有中國多年前的前置科技研究,此時再要想迅速開展月球探索、殖民,談何容易。

    十年之後,雙方的差距不但沒有拉近,反而原來越大。

    中國在月球上的移民城市已經達到十座,搶先占據了資源最為豐沛的地方,並且建造了上百座電磁軌道炮以摧毀太空隕石,保護月球安全。

    甚至於,在其他國家還在試圖登上月球時,中國人已經開始了火星移民的步伐。

    到2043年,火星、土衛六的移民全面展開,而對金星大氣層的改造工程也拉開了大幕。

    十餘艘載著白雲天等中華製造核心高層及技術人員的巨型星艦,也在此時緩緩駛離了火星太空港,向著太空飛去。

    他們的目標,是太陽系外。

    那裡有白雲天前世,探索出來的多個資源豐富、比太陽系內更加適宜人類移民的幾個暗行星。

    那裡缺的只是光照,但是對擁有核聚變技術的他們來說,人造光源根本不是問題。

    白雲天有信心,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內,帶領人類跨越數百年的時間差距,達到他穿越前的星際科技水平。

    站在艦橋上,望著身後漸漸遠去的火星,他露出了留念但又喜悅的笑容。

    數十年奮鬥,他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星際時代,我來了!(全書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相關:    重生之時代先鋒  仙魔同修  混沌天帝訣  神魂丹帝  凌天九劍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 我是會員,將本章節放入書籤 複製本書地址,推薦給好友獲取積分 搜"大國重器" 360搜"大國重器"